腳水腫的原因有哪些?中醫師解析導致水腫的7大主因與易發族群

腳水腫是一種常見的身體狀況,可能來自生活習慣、飲食、疾病或其他生理因素。水腫並不只是短暫的問題,長期反覆發生可能代表身體內部的循環或代謝功能出現異常。這篇文章將解析腳水腫的原因,並探討哪些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以便更好地預防與調理,減輕生活中腳水腫的困擾。

⠀⠀⠀⠀⠀⠀⠀⠀⠀⠀⠀⠀

腳水腫的7大主要原因

1. 久坐或久站導致循環不良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長時間坐辦公室、搭長途飛機,或從事站立工作)會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使得血液與組織液積聚於腳部,造成水腫。尤其是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因為靜脈回流變差,引發腫脹。

2. 高鈉飲食與水分滯留

過量攝取高鹽食物(如加工食品、泡麵、醃漬物)會導致體內鈉離子過多,影響腎臟排水功能,使水分滯留在體內,導致腳部腫脹。

3. 荷爾蒙變化與女性生理期影響

許多女性在月經前後、懷孕期間或更年期時,會因荷爾蒙變化導致身體的水分調節機能異常,容易出現水腫情況。懷孕期間,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也會影響腿部血液回流,使水腫更明顯。

4. 靜脈功能不佳或靜脈曲張

靜脈的主要功能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當靜脈瓣膜受損或功能下降時,血液容易滯留在下肢,導致腳水腫。靜脈曲張患者常見腿部腫脹、沉重感,甚至伴隨皮膚顏色變深或靜脈突出等問題。

5. 淋巴系統阻塞

淋巴系統負責體內多餘液體的回收與循環,當淋巴管受阻或受損(如癌症手術切除淋巴結、感染或其他疾病影響),可能導致淋巴液滯留,引發局部性水腫,通常會感覺患部腫脹且壓迫感強烈。

6. 心臟、腎臟或肝臟疾病影響

腳水腫可能是內臟器官功能異常的警訊,例如:

  • 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送回心臟,導致血液堆積在腿部靜脈,引起水腫。
  • 腎臟疾病:腎臟負責調節體內水分與電解質,當腎臟功能下降,可能無法適當排出體內多餘的鈉與水分,導致下肢水腫。
  • 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導致血液滲透壓失衡,使水分滯留於組織間隙,產生水腫。

7. 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體內水分代謝,導致水腫,例如:

  • 降血壓藥(鈣離子阻斷劑):影響血管張力,可能導致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引發水腫。
  • 類固醇藥物:影響體內水鈉平衡,可能造成水分滯留。
  • 抗憂鬱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間接影響體內液體分布。

⠀⠀⠀⠀⠀⠀⠀⠀⠀⠀⠀⠀

哪些人容易出現腳水腫?

雖然水腫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以下族群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工作者(如辦公室上班族、教師、護士、零售業工作者)
  • 懷孕或月經週期變化的女性
  • 高鈉飲食或水分攝取異常者
  • 缺乏運動、體質虛弱者
  • 年長者(血管與淋巴功能逐漸退化)
  • 心臟、腎臟、肝臟功能較差者
  • 服用影響水分代謝的藥物者

這些族群應特別注意日常保養,避免水腫帶來的不適。

⠀⠀⠀⠀⠀⠀⠀⠀⠀⠀⠀⠀

如何預防與改善腳水腫?

  •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每隔30-60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幫助血液循環。
  • 減少鹽分攝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加工食品。
  • 適度運動:如散步、游泳、抬腿運動,有助於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 抬高雙腿:睡前或休息時將腿部墊高,幫助水分回流至身體上半部。
  • 穿著彈性襪:對於長時間站立或靜脈功能不佳者,彈性襪可幫助減輕水腫。
  • 適當補充水分:確保每日飲水充足,幫助體內水分平衡。

⠀⠀⠀⠀⠀⠀⠀⠀⠀⠀⠀⠀

改善生活習慣,遠離水腫困擾

腳水腫的原因多種多樣,從生活習慣到內在健康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透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並注意身體狀況,我們可以有效減少水腫的發生。如果水腫問題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症狀(如呼吸困難、劇烈疼痛),應立即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 腳水腫的原因,讓我們從日常開始養成良好習慣,維持輕盈健康的雙腿!

⠀⠀⠀⠀⠀⠀⠀⠀⠀⠀⠀⠀

*文章作者:本文由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身體濕氣重症狀總整理!除了水腫、長痘痘,連睡眠品質都會受影響

身體濕氣重有哪些症狀?

身體濕氣重該吃什麼?曾柏翰中醫師教你靠飲食去除體內濕氣

身體濕氣重該如何靠日常飲食去除身體濕氣呢?今天邀請曾柏翰中醫師跟大家解說靠飲食去濕氣的兩大原則,大家一起遵守相信改變很快就會看得見!

水腫如何看?教你輕鬆判斷水腫特徵及快速消水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