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春天的真正來臨。此時大地回暖,春雷驚醒冬眠的昆蟲,萬物復甦,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驚蟄開始後,氣溫回升、濕氣加重、春雷頻繁,風邪活躍。對於人體影響造成肝氣旺盛,容易肝火上炎、情緒不穩、濕氣重影響脾胃,易感春困、疲倦。那麼驚蟄該如何養生呢?驚蟄養生重點在「健脾祛濕,改善春困」,一起來看看曾柏翰醫師分享驚蟄養生指南吧!
節氣驚蟄如何養生?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
1. 疏肝理氣,調暢情志
春天對應五行中的木,與肝相應,肝氣旺盛時容易肝氣鬱結,影響情緒與消化。
2. 健脾祛濕,改善春困
春季濕氣較重,容易影響脾胃運化,使人精神疲倦、消化不良。
3. 防風護陽,預防感冒
驚蟄時節風邪較盛,忽冷忽熱易受寒感冒或過敏。
驚蟄節氣飲食重點:順應春季生發之氣,健脾養肝祛濕
驚蟄時節萬物甦醒,人體的陽氣開始升發,這時候的飲食應順應春季的特點,以疏肝理氣、健脾祛濕、清淡飲食為原則,幫助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避免濕氣與肝火影響健康。
- 疏肝養肝,平衡春季肝火
- 春天對應五行中的木,與肝相應,肝氣過旺時容易影響脾胃,導致消化不良、睡眠不安、口乾口苦等症狀。
- 建議多吃:綠色蔬菜(菠菜、莧菜、芹菜)、韭菜、豆芽、竹筍、百合、薑黃等有助於疏肝解鬱的食材。
- 避免:辛辣、油膩、燥熱食物,如炸物、羊肉、燒烤等,以免加重肝火。
- 健脾祛濕,預防春困與消化不良
- 春季多雨,濕氣較重,脾胃運化功能易受影響,導致精神疲倦、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問題。
- 建議多吃:紅豆、薏苡仁、山藥、茯苓、陳皮、蓮子、白扁豆等健脾祛濕食材。
- 避免:冰品、生冷水果(如西瓜、香蕉、梨子)、過甜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 補充陽氣,提升免疫力
- 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容易受寒,建議適量補充溫性食物來幫助提升陽氣。
- 建議多吃:生薑、桂圓、紅棗、枸杞、黑芝麻、核桃、雞湯、牛肉等溫補陽氣的食物。
- 避免:過度寒涼的飲食,以免影響氣血循環,導致四肢冰冷、精神萎靡。
- 多吃時令蔬果,補充維生素與纖維
- 春天新鮮蔬菜上市,多吃當季蔬菜能幫助身體順應自然變化,補充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提高免疫力。
- 推薦食材:菠菜、芹菜、蘆筍、韭菜、胡蘿蔔、柑橘類水果(橙子、葡萄柚)、蘋果、木耳、蓮藕等。
- 避免過量攝取:熱性水果如荔枝、龍眼,以免助長肝火。
驚蟄養生怎麼做?跟著曾柏翰中醫師按摩這3個穴道
一、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四指寬處,脛骨外側。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特別適合有腸胃不適或消化不良困擾的人。
二、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於手部虎口,也就是拇指與食指之間的交叉點。
功效:幫助調理呼吸道與腸道健康,緩解便秘或改善呼吸不順。
三、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腦杓髮際線上方兩側的凹窩中。
功效: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緩解疲勞,還能讓精更放鬆。
驚蟄習俗有哪些?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驚蟄小知識
一、打小人
驚蟄時節,民間有「打小人」的習俗,用以驅除霉運、迎接新氣象。此習俗象徵著清除負能量,祈求一整年順利平安。
二、拜土地公
許多人會在驚蟄當天前往廟宇祭拜土地公,祈求風調雨順、財運亨通。
三、吃梨化痰
驚蟄氣候較為乾燥,容易引發咳嗽或喉嚨不適,吃梨能潤肺化痰,改善身體不適。
💡驚蟄時節,身體進入陽氣生發的階段,飲食應以疏肝理氣、健脾祛濕、補充陽氣為主,搭配時令食材與溫和的茶飲,幫助身體順應春天的變化,維持健康活力。透過簡單的養生飲食調整,讓我們在驚蟄時節更有精神,迎接春天的生機!
*文章作者:本文由曾柏翰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雨水如何養生?春雨滋養,萬物生長,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
立春如何養生?春意盎然,萬物復甦,曾柏翰中醫師分享養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