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下午忍不住又吃甜點,晚上還吃宵夜?這些看似日常的飲食習慣,其實正在讓血糖像雲霄飛車一樣忽高忽低。不只容易感到疲憊、情緒不穩,長期下來還可能悄悄影響新陳代謝、脂肪堆積,甚至讓減重、養膚都卡關。今天就讓舒敬容中醫師帶你一起自我檢查血糖是否穩定,並解析對健康的五大隱性影響。從中醫觀點出發,找出體質關鍵、改善惡性循環。
你的血糖穩定嗎?舒敬容中醫師教你自我檢測4大異常信號
現代人三餐不定、外食比例高,加上手搖飲、點心糖分超標。雖然沒有被診斷糖尿病,但血糖波動大,長期下來也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少影響。想知道血糖有沒有穩定?可以從以下4個常見信號初步判斷:
1.常常突然餓到受不了
剛吃完飯才一小時,肚子又咕嚕叫,甚至會想狂嗑甜食或鹹酥雞?這種假性飢餓的狀況,常見於血糖快速上升後又急速下降,讓大腦誤以為身體缺能量,導致產生強烈食慾。
舒醫師貼心提醒:這時是血糖在坐雲霄飛車。從飲食角度來說,餐餐只吃澱粉或高糖分食物,容易缺乏延緩消化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與膳食纖維,自然難以維持長時間飽足與血糖平穩。
2.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
如果常在下午或空腹時,感到頭暈、冒汗、手抖、心跳加快,甚至一陣噁心想吐,可能就是血糖太低,身體進入自救模式的反應。
這樣的血糖低潮現象,多半發生在早上沒吃早餐、午餐只吃甜食、或空腹喝含糖飲料後。大起大落的血糖,讓身體措手不及,只能用激素來補救,久了對健康也是一種傷害。
3.全身無力、提不起勁
不是沒睡飽,也不是累過頭,但就像洩氣的氣球,提不起勁、工作效率差,甚至坐著坐著就快睡著
這種狀況也和血糖不穩有關。當血糖偏低,大腦與肌肉的能量供應也會受到影響,身體自然就進入節能模式,讓你感到昏沉疲累,完全無法集中精神。
4.情緒起伏大、注意力難集中
有時會覺得一下就心煩氣躁,或者好像無法專注,這些也可能是血糖波動造成腦部神經傳導失衡,讓情緒與專注力受到干擾。
尤其是在精緻糖攝取過多、又缺乏膳食纖維時,血糖變化更加劇烈,連帶影響大腦功能與情緒穩定度。
膳食纖維不足怎麼辦?中醫師解析5個常被忽略的症狀與後果
許多人過度攝取精緻碳水,或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長期下來血糖容易忽高忽低,身體會悄悄出現一些看似無關的變化。以下是5個常見,卻經常被忽略的症狀:
1.排便困難、腸道蠕動變慢
血糖不穩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密切相關,當腸道缺乏足夠纖維刺激蠕動、促進排便,便容易出現卡便、排不乾淨的情況。
2.皮膚狀況變差、容易長痘痘
長痘不只是荷爾蒙或清潔問題。當腸道毒素積存、體內濕熱重,加上血糖忽高忽低影響荷爾蒙平衡,肌膚便容易冒痘、粉刺生成。
3.肚子變大、體重難以控制
血糖波動會讓人暴飲暴食,加上胰島素大量分泌、將糖分轉化為脂肪囤積,久而久之就會讓腰圍變粗、體重上升。
4.濕氣重,整個人懶洋洋
當血糖波動導致身體代謝不順,體內會形成過多濕氣,導致頭昏、乏力、無精神,讓人一整天都沒精神、越來越疲倦。
5.糖尿病風險升高
長期血糖忽高忽低的人,如果未及早改善,將可能進入糖尿病前期,甚至發展成糖尿病。當你出現口渴、食慾變大、尿量增加,可能已經是高風險警訊。
舒敬容醫師小叮嚀:血糖的穩定與否,不只影響體重控制,更會牽連到腸道、皮膚與整體代謝狀況。許多人以為不吃甜食就沒問題,但其實精緻澱粉、作息不規律、膳食纖維與蛋白質攝取不足,都可能讓血糖起伏加劇。建議日常飲食中除了注意糖分來源,也要記得攝取足量膳食纖維,搭配高品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穩定、減少情緒波動、讓腸道與皮膚都跟著健康。小細節做好了,才是真的從根本穩住血糖!
*文章作者:由舒敬容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編輯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便秘、腸道吸收差?蕭志達中醫師推薦3款促進膳食纖維吸收漢方茶飲
熱潮紅、心悸、睡不好?陳韻筑中醫師傳授6種營養+4招習慣穩住更年期
蛋白質不足,皮膚最先亮紅燈!中醫師揭露3大警訊與高效補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