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在生理期前後,常覺得臉腫、手腫、腿腫,甚至連鞋子都變緊,照鏡子時更覺得整個人都腫了一號。吳心瀞中醫師指出,荷爾蒙變化、循環代謝與飲食習慣,會影響體內水分平衡。經期水腫是女性常見的生理現象,但若總是反覆出現、或伴隨疲倦、手腳冰冷等症狀,就可能與體質、代謝有關。今天就讓吳心瀞中醫師帶大家了解為什麼經期容易水腫,以及4種幫助消除經期水腫的飲食建議,讓大家在經期維持輕盈不腫樣也能輕鬆無負擔。
為什麼經期容易水腫?吳心瀞中醫師點名4大原因
主因一、賀爾蒙波動影響
經期前後,體內的黃體素與雌激素濃度會劇烈變化。當黃體素上升時,腎臟對鈉離子的再吸收會增加,使水分滯留在體內;同時,雌激素變化也會影響血管通透性,導致組織液積聚。
因此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後,常會出現體重上升、四肢浮腫、臉腫眼腫等現象。這是身體在面對荷爾蒙波動時的自然生理反應。
主因二、飲食習慣加重水腫
經期前期,因荷爾蒙變化,身體對血糖與情緒的反應較敏感,容易產生暴食慾望,特別是想吃甜食、炸物或高鹽零食。但糖分會影響胰島素分泌,使腎臟保留更多鈉與水;鹽分過多則直接導致體液滯留。若再加上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飲品,會干擾水分調控機制,使水腫更明顯。
主因三、氣血運行不暢
從中醫角度來看,月經是氣血運行最敏感的時期。若平時壓力大、睡眠不足或情緒緊繃,容易造成肝氣鬱結。肝主疏泄,當氣機受阻時,血液循環與水液代謝就會停滯,形成浮腫、倦怠、沉重等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同時出現胸悶、腹脹、手腳冰冷等現象,這些都屬於氣滯水停的表現。
主因四、寒涼體質與冰飲習慣
脾主運化水濕,是水分代謝的關鍵臟腑。若平時飲食偏寒(如愛喝冰飲、吃生菜沙拉、冰品、冰咖啡),會損傷脾胃陽氣,使氣化功能下降。當脾陽不足時,水分無法順利轉化為汗液或尿液排出,就容易滯留在下肢與臉部。這類體質的女性,在經期前後尤其容易感覺腳脹、臉浮腫、腹部脹氣,甚至出現手腳冰冷與倦怠感。
哪些食物可以有效消除經期水腫?吳心瀞中醫師推薦四種食物
紅豆:利水養血
紅豆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補血養氣的功效。紅豆富含鉀離子與膳食纖維,能幫助身體代謝多餘水分、減少下肢與臉部浮腫。
對於經期前後容易疲倦、氣色差、頭暈無力的女性,紅豆還能補充鐵質與維生素B群,幫助紅血球生成。
薑茶:溫經散寒、促進循環
薑能夠溫中散寒、活血行氣,對於體質偏寒、常手腳冰冷或經期易腹脹的女性特別有效。現代醫學也證實,薑中含有薑辣素,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提升代謝率,減少因循環不良導致的水腫。不僅能促進氣血流動,還能減緩經痛、幫助放鬆。但若本身屬於體質燥熱者,建議酌量飲用即可。
玉米鬚:天然利尿好幫手
玉米鬚是最天然的利尿食材之一。它能促進尿液排出,幫助身體排除多餘鈉與水分,改善臉部與下肢水腫。玉米鬚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與鉀鹽,具有抗氧化與促進腎臟代謝的效果。
牛番茄、毛豆仁:高鉀食材助排鈉
牛番茄與毛豆仁富含鉀離子、維生素C與植化素,能幫助身體平衡鈉鉀比例、促進排水代謝。鉀離子可協助腎臟排出多餘的鈉,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此外,番茄中的茄紅素與毛豆的植物性蛋白質,也能幫助抗氧化、提升皮膚光澤。建議可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新鮮蔬果,例如番茄炒蛋、毛豆燉豆腐、蔬果沙拉,都是清爽又有助於代謝的好選擇。
💡吳心瀞醫師小提醒:
- 經期期間請避免冰品、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脾胃運化、導致氣血不暢。
- 減少重口味與甜食攝取,避免過量鈉與糖分,加重體液滯留。
- 多喝溫水、適度運動、保持好睡眠,都是幫助身體自然排水的關鍵。
*文章作者:由吳心瀞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編輯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