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乾、皮膚癢、嘴唇裂?中醫師教你5招對抗秋燥、潤肺又養氣!

每到秋天總覺得喉嚨乾乾的、皮膚緊繃發癢、嘴唇容易破?甚至早上起來鼻子乾、咳嗽聲沙、口乾舌燥,怎麼喝水都不太夠?這些都是「秋燥」找上門的信號。秋燥是人體順應季節變化的自然反應,只要掌握正確的潤燥養生方法,就能保護肺氣、養陰潤膚,讓身體在轉涼的季節依然維持水潤平衡、氣色明亮!今天就讓中醫師來分享破解秋燥的5大保養妙招,遠離乾癢與咳嗽,輕鬆度過秋天。

 

秋燥是什麼?為什麼秋天特別乾、癢?

在中醫來看,秋燥是指秋季氣候轉涼、濕度下降,燥邪漸盛,容易傷津耗氣的現象,人體的氣血運行也跟著變化。秋天屬金,與「肺」相應,若沒有潤燥養陰、保護肺氣,就容易出現喉嚨乾、皮膚癢、咳嗽、口唇乾裂、便祕等狀況。

 

為什麼會有秋燥?造成秋燥的三大原因一次看

1. 氣候轉涼、空氣乾燥:秋天氣溫逐漸下降、濕度減少,空氣乾燥導致體內水分蒸發加快。中醫稱之為「燥邪」,最容易傷肺與津液,出現喉嚨乾、皮膚癢、嘴唇乾裂等現象。
2. 肺氣受燥、津液不足:中醫認為秋季屬「金」,與肺相應,而肺主氣、主津液。當燥氣入侵肺臟,津液減少,就會讓呼吸道、皮膚、腸道都變乾,出現乾咳少痰、鼻乾、便祕等症狀。
3. 作息不調、體內陰陽失衡:夏秋交替時,人體陽氣開始收斂、陰氣漸升。若仍維持夏天的晚睡、飲食過辣或冷飲習慣,就容易造成體內陰陽失衡、氣血燥熱,使燥症更加明顯。

簡單來說,秋天是身體由外放轉為內收的時期,若保濕與潤養不足,燥氣就會趁虛而入,導致全身不適、氣血循環變差。

 

秋燥有哪些常見症狀?五種秋燥的常見症狀

如果出現多項以下狀況,就代表有可能是秋燥已經找上門:

  1. 喉嚨乾癢、有異物感,甚至容易咳嗽。
  2. 皮膚乾燥脫屑、發癢,嘴唇乾裂。
  3. 鼻子乾、流少量鼻血或鼻塞不通。
  4. 口乾舌燥、容易口破、便祕。
  5. 聲音沙啞、氣短、容易疲倦。

秋燥初期常被忽略,但若不及時調理,燥邪容易深入肺部與皮膚,造成反覆咳嗽、氣虛與膚況變差。

 

中醫師推薦!5大妙招輕鬆擊退秋燥!

第一招、百會、列缺、合谷3穴位按摩 潤肺提氣又安神

秋季氣候轉乾,氣血循環變慢、肺氣受燥,容易導致喉嚨乾、皮膚癢、注意力下降。每天按摩百會、列缺、合谷3個穴位,可幫助氣血流通、潤肺醒腦、穩定情緒。

1.百會穴

穴位位置: 位於頭頂正中央,兩耳尖連線交叉處。
穴位功效: 提升氣血循環、安定心神、緩解頭重腦脹。
按摩方法: 用中指或指腹輕壓30秒,或以梳齒輕敲刺激,能促進頭部氣血流動。

2.列缺穴

穴位位置: 手腕橫紋上約1.5寸,拇指側凹陷處。
穴位功效: 潤肺止咳、緩解喉嚨乾癢、改善鼻塞。
按摩方法: 以拇指按壓30秒,配合深呼吸,早晚各一次。

3.合谷穴

穴位位置: 手背虎口處,大拇指與食指交會的最高點。
穴位功效: 幫助宣肺理氣、緩解頭痛與喉嚨乾澀。
按摩方法: 拇指按壓30秒至痠脹感,配合吐氣放鬆。

💡按摩時慢慢吸氣5秒、吐氣5秒,幫助氣血循環,潤肺效果更明顯。

 

第二招、吃對食物,潤肺養陰、緩解秋燥

秋天屬金、主肺,飲食應以潤燥養陰、清補為主。避免辛辣燥熱、油炸烤物,改以溫潤食材滋養肺陰。

  • 潤燥食材: 梨子、百合、銀耳、蜂蜜、蓮藕、白木耳。
  • 補氣食材: 黃耆、紅棗、枸杞、人參。
  • 潤膚養血: 芝麻、山藥、玉竹、沙參。
  • 少吃辛辣、炸物、酒精: 避免燥氣加重喉嚨乾、皮膚癢。

 

第三招、規律作息,順應秋季收斂之氣

秋宜早睡早起,與雞俱興,秋天陽氣漸收,身體需要更多休息時間來養陰潤肺。

  • 固定時間入睡與起床, 穩定生理時鐘。
  • 早晨曬太陽10~20分鐘, 幫助提振陽氣。
  • 飯後輕走10分鐘, 促進消化與氣血運行。
  • 避免熬夜、滑手機, 保持頭腦清明、肺氣通暢。

💡睡前泡腳5分鐘,促進循環,有助改善秋夜手腳冰冷與失眠。

 

第四招、補充潤燥漢方茶,養陰不燥、潤喉護肺

秋季可飲用潤肺生津、清熱養陰的漢方茶飲,不僅能緩解喉嚨乾與皮膚乾,還能幫助穩定免疫力。以下推薦3款秋天抗秋燥漢方茶飲:

  1. 梨潤百合茶(潤肺止咳)
    • 配方:雪梨1顆、百合3錢、枸杞2錢、蜂蜜少許。
    • 功效:潤肺止咳、生津潤燥,改善喉嚨乾癢。
  2. 銀耳紅棗茶(養陰潤膚)
    • 配方:銀耳5錢、紅棗3顆、枸杞2錢。
    • 功效:滋陰養血、潤膚抗乾,適合膚質乾燥者。
  3. 玉竹沙參茶(潤喉清熱)
    • 配方:玉竹3錢、沙參2錢、麥冬1錢。
    • 功效:潤喉生津、緩解秋燥口乾。

 

第五招、日常生活好習慣 讓秋天不再乾

  • 每日補水量充足, 避免口乾舌燥。
  • 多做深呼吸與伸展運動, 幫助肺氣運行。
  • 保持室內濕度, 避免冷氣過乾。
  • 適度運動(太極、瑜伽、快走), 提升氣血流通。
  • 保持好心情, 肺氣舒展則氣血順暢。

💡只要調整飲食與作息,配合簡單的穴位按摩,就能輕鬆趕走秋燥,讓整個秋天都水潤、有精神!

 

如果最近常覺得喉嚨乾、皮膚緊繃發癢、嘴唇容易乾裂,甚至咳嗽、鼻塞、口乾舌燥,那麼很可能是「秋燥」找上門了!別擔心,只要透過飲食潤養、規律作息與穴道按摩,就能幫助滋潤肺氣、穩定氣血,改善乾癢與燥熱不適。

 

*文章作者:本文由翰醫堂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百會穴位置圖、穴道功效全解析!按對這裡有效幫助提振精神、氣血循環、舒緩頭痛

合谷穴位置、穴道按摩全解析!改善頭痛、眼疲勞、消化不良,氣血暢通一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