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咳嗽、胸悶、皮膚乾癢?中醫師分享肺經正確位置、按摩方向與保養技巧

你是否經常覺得胸口悶、容易咳嗽、皮膚乾癢、或是手臂前側常緊繃、痠痛?這些狀況可能與肺經不暢有關。而「肺筋」是身體調節呼吸、免疫與皮膚代謝的主要通道,當肺經受阻,就容易出現胸悶、咳嗽、皮膚乾燥、手臂緊繃等問題。本篇將帶你認識肺筋的位置、該如何按摩疏通,一起把呼吸、循環與免疫調整到最佳狀態。

 

什麼是肺經?為什麼疏通肺經能改善胸悶、呼吸不順與上半身緊繃?

在中醫理論中,肺經為十二正經之一,循行路徑自胸部開始,沿著腋下、上臂內側、前臂內側,一路到達大拇指外側,是人體調節呼吸、免疫與皮膚代謝的重要經絡。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肺經循行區域對應到胸大肌、肱二頭肌溝、前臂屈肌群與淋巴節分布區。當這些區域的筋膜與肌群長期緊繃,不僅會造成呼吸不順、胸悶壓迫感,也會影響上肢循環,讓手臂痠脹、肩頸僵硬、皮膚乾燥、免疫力下降等問題更明顯。

簡單來說,疏通肺經就是透過「刺激肺經+放鬆前側筋膜」的方式,幫助打開胸腔、促進上肢循環、提升免疫、防止季節性不適、改善皮膚乾燥

 

肺筋在哪裡?中醫師教妳找對正確位置!

若以上半身與手臂為主來看,肺經主要分布在胸部前側、上臂內側與前臂內側,是人體連結呼吸系統、胸腔開闊度與手臂循環的重要通道。用手按壓肺經路徑時,常會出現緊繃、痠脹或輕微麻感,可用以下方式確認:

  • 起點:胸部外上方(鎖骨下方)位於胸前第一肋間附近
  • 路徑:沿著手臂內側一路向下從胸往腋下延伸 → 經上臂內側(肱二頭肌內側溝) → 到前臂內側(靠近橈側的肌肉群),再一路走向大拇指方向
  • 終點:大拇指外側指根處(少商穴附近)

簡易判斷法:坐姿或站姿皆可,放鬆肩膀手心朝上,從鎖骨下方→沿著手臂內側往下摸到大拇指,沿路緊繃帶狀感、按壓會痠痛、感覺微麻或脹感,這條胸前 → 手臂內側 → 大拇指的路徑,就是肺經。

小提醒:若平常容易胸悶、呼吸不順、容易疲倦、反覆感冒、免疫力弱、手臂內側僵硬、皮膚乾燥、喉嚨常卡卡,代表肺經氣血循行不佳、筋膜緊繃,需要適度疏通才能改善呼吸與上半身循環。

 

如何疏通肺經?中醫師教你正確按壓與刮法

放鬆肺經的關鍵同樣不是大力,而是方向、穩定節奏與正確路線。肺經沿著胸前到手臂內側分布,這一帶聚集許多筋膜、神經與血管,過度用力反而容易造成瘀青、手臂麻木或筋膜緊繃,使循環更受阻。建議以下方式:

  1. 工具:手掌、刮痧板(圓滑邊)、按摩棒或筋膜球(輕壓為主)。
  2. 方向:由胸往大拇指方向,順著肺經方向進行(鎖骨下方 → 上臂內側 → 前臂內側 → 大拇指側邊)。
  3. 力道:以輕至中等為主,以痠、脹、微麻感為目標,避免用力過猛。
  4. 次數:每側手臂 5~10 次,或 3~5 分鐘,保持節奏穩定。
  5. 時間:洗澡後血液循環佳、筋膜較柔軟、睡前放鬆能調氣安神,舒緩胸悶與肩頸緊

💡加強版建議:熱敷鎖骨下與上臂內側(3 分鐘)、深呼吸練習(吸 4 秒、吐 6 秒)、搭配按摩太淵、列缺等肺經穴位。

 

肺筋有什麼功效?中醫師解析疏通肺筋的原理與好處

中醫認為肺主氣、皮毛,肺經循行於胸部與上肢內側,負責調節呼吸系統、免疫力、皮膚狀態與水液代謝。當肺氣不足或氣血阻滯時,就容易出現:

  • 胸悶、呼吸不順、容易嘆氣
  • 手臂內側緊繃、肩頸僵硬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 皮膚偏乾、反覆出現過敏或濕疹
  • 情緒容易煩躁、心情鬱悶

因此,疏通肺經的目的不是單純放鬆手臂,而是透過刺激肺經穴位+放鬆胸前與手臂內側筋膜,幫助氣血通暢、改善呼吸舒適度、穩定情緒與強化免疫力

長期放鬆與保養肺筋,可達到以下效果:

  • 改善胸悶、呼吸不順
  • 舒緩肩頸僵硬、上肢緊繃
  • 提升免疫力、增加身體保護力
  • 改善皮膚乾燥、敏感與粗糙
  • 平衡情緒、減少煩躁與鬱悶

 

中醫師建議:搭配飲食與作息,讓氣血循環更順暢

疏通肺經只是調理的第一步,若想穩定呼吸、強化免疫力、改善皮膚與肩頸循環,更需要從飲食與生活作息同步調整。建議可搭配以下方式:

  • 避免熬夜、久坐與長期待在冷氣房——肺氣喜溫不喜寒,長期吹冷氣、睡眠不足或久坐不動,都會讓肺氣更弱、手臂與胸口更緊繃。
  • 少吃生冷、冰飲與過度寒涼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讓呼吸道與皮毛防禦力下降,也會加重肩頸僵硬與手臂緊繃。
  • 多吃滋陰潤肺、宣肺食材——如白木耳、百合、杏仁、梨子、銀耳、蜂蜜、枇杷,有助改善肺燥、增強呼吸道保護力。
  • 補足肺氣的食材,提升免疫與循環——可多攝取黃耆、黨參、紅棗、枸杞等,助於益氣補肺、提升體能與保護力,能間接改善肩頸緊繃。
  • 維持規律運動,促進胸腔與手臂的氣血循環——簡單伸展即可改善肺氣宣發,有效改善胸悶、咳嗽、肩頸僵硬與上肢緊繃。

 

中醫師提醒:這些族群要特別留意

雖然疏通肺經屬於溫和、安全的日常保健方式,但中醫師提醒,以下族群建議避免或減少刺激,以防引發不適:

  • 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如咳嗽劇烈、發燒、氣喘發作):若正處於急性炎症或嚴重咳嗽,過度按摩胸口或手臂內側可能會加重不適,應以休息、就醫與溫和調養為主。
  • 心臟不適、胸悶或易心悸者:若按壓太強,可能刺激到胸口、心前區,不適合大力操作,建議改以溫敷或深呼吸練習為主。
  • 皮膚敏感、濕疹、蕁麻疹或手臂皮膚正在發炎:若直接刮痧或深層按壓手臂與胸前,可能加劇刺激,應等皮膚穩定後再進行。
  • 氣喘體質或長期使用吸入型藥物者:這類族群胸腔較敏感,應由中醫師評估後再決定保健方式。
  • 重大慢性疾病、免疫疾病者:如免疫失調、類風濕、癌症療程中等族群,肺氣較弱、氣血循環不穩,需要專業辨證後再決定是否適合操作肺經刺激。

這類狀況應先找中醫師評估體質,確認是否適合進行按摩或肺經刺激,以免因操作不當造成反效果。

 

刮肺經不是速成法,而是啟動身體呼吸循環的開關

疏通肺經並不是一種立刻就見效的速成方法,而是透過穩定的刺激與保養,讓肺氣宣發、氣血循環順暢、肩頸與手臂的緊繃逐漸改善。當肺氣流暢、肺經柔軟時,呼吸自然更深、胸口更開、氣血循環更順暢,皮膚光澤度與免疫力也會同步提升。長期保養肺經能讓身體具備更好的防禦力+循環力,比起短期追求一次到位,更重要的是每天都維持在順的狀態,讓呼吸、皮膚與情緒都更加輕盈穩定。

 

*文章作者:由中醫師與翰方御品團隊編輯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肝經怎麼刮最有效?中醫師詳細解析肝經位置、刮痧手法與代謝原理

膽筋在哪裡?一篇搞懂膽筋位置、瘦腿原理與自我按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