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季潮濕又悶的氣候容易讓身體累積濕氣,加上換季時皮膚敏感,濕疹問題時常令人倍感煩惱。不少人在遇到皮膚癢痛時,選擇了中醫調理,希望從根本改善皮膚狀況。本文由王俊潔中醫師親自分享濕疹的成因、分型以及中醫治療濕疹的各項策略,讓你從生活習慣到穴道按摩都能輕鬆學習有效應對濕疹的方法。
中醫濕疹定義
王俊潔中醫師提到,只要會讓皮膚產生發炎,例如像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手上汗皰疹,甚至一些富貴手或是組織液滲出造成脫屑症狀的皮膚疾病,都可以算是濕疹的範圍。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
有一些濕疹的病人去看了西醫,固定吃藥甚至是擦類固醇,可能當下很有效,但總是一停藥就復發,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是因為病人的體質還有生活飲食習慣沒有從根本去做調理,所以導致皮膚疾病無法有效根除。
濕疹類型:急性與慢性的臨床差異
中醫會將濕疹類型以發作時間做區分,急性濕疹會紅腫甚至發癢、起小水泡,用手抓的話還會滲出組織液,這樣就算是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指的是皮膚反覆發炎,開始有角質化的現象,偏乾脫屑並色素沉澱。
從生活習慣改善濕疹
- 固定修剪指甲:其實濕疹通常伴隨很癢狀況,王醫師藥建議大家,為了避免過度刺激患部,指甲一定要做適度修剪,避免患部因抓癢反而讓情況更嚴重。
- 洗澡水避免過熱(不超過40度為準):洗澡水太熱會將皮膚表層油脂帶走,反而讓皮膚更乾,對濕疹患部是較差的環境。
- 清潔用品選低刺激性:洗面乳、洗髮精、身體清潔液須特別注意成分,以免刺激皮膚讓濕疹搔癢情況加劇。
- 內衣選棉質透氣:有流汗的時候 記得將和異趕快擦乾,避免留在皮膚上刺激到濕疹。
濕疹患者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飲食調控對於改善濕疹同樣舉足輕重,注意以下事項有助於降低病情發作:
- 避開零食與甜點:減少糖分攝入,降低內熱。
- 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材:如蒜頭、辣椒等均不適合濕疹患者食用。
- 限制燒烤油炸及帶殼海鮮:這些食物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應儘量避免。
濕疹該喝甚麼舒緩?王俊潔中醫師推薦2款抗濕疹飲品
- 濕熱型濕疹:皮膚偏紅發炎情況。可以透過喝綠豆及薏仁湯來改善,或是多攝取冬瓜、苦瓜清熱除濕,也對濕熱型的濕疹非常有幫助。
- 脾虛型濕疹:皮膚如果沒有偏紅情況,但滲出液比較多,脾虛的狀況,可以喝四神湯 加強濕器的代謝。
對抗濕疹的4個止癢穴道
每天固定按壓,就能改善皮膚搔癢狀況,讓皮膚更紅潤更有光澤。
- 合谷穴:虎口肌肉凸起最高處
- 曲池穴:手肘外側肘窩橫紋末端
- 血海穴:內懷間上手四橫指處
- 三陰交穴:膝蓋骨內側上約三指處
濕疹可以用那些中藥漢方外治?
將以下中藥漢方濕敷在紅腫及搔癢地方處,可以讓特定濕疹部位幫助祛風止癢。
- 蛇床子5錢
- 苦參根5錢
- 黃柏5錢
- 白鮮皮5錢
將以上藥材放入電鍋內鍋加水高過藥材約1-2公分,外鍋放2杯水,等電鍋跳起即可。藥煎好後,利用化妝棉及紗布師傅在患處及騷癢處,5-10分鐘就可以拿掉。
從中醫角度看,濕疹的治療不僅僅是對症下藥,而是需要全面考量體質、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王俊潔醫師也提醒有濕疹困擾的大家,如果有遇到嚴重的皮膚問題,千萬要先就近諮詢合格醫師的意見,以免耽誤診療時程。
*文章作者:由王俊潔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