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出來」總讓人感到不適,長期下來更可能影響腸道健康。中醫認為,便祕並非單一成因,而是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本篇將從中醫角度解析3種常見便祕體質,並提供對應的調理建議,幫助你順暢排便、養好腸胃!
「大不出來」?你的便祕屬於哪一種體質?
在中醫的觀點中,便祕並非單一現象,而是因體質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以下是3種最常見的便祕類型:
1. 腸胃積熱型—大便困難,且容易有燥熱感
- 便秘症狀:大便乾燥堅硬,小便量偏少並且顏色偏深黃,甚至帶紅。
- 改善方式: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減少油炸及辛辣食物。
2. 壓力久坐型—上班族久坐久站
- 便秘症狀:容易緊張急躁,久坐缺少運動,飯後容易脹氣。
- 改善方式:身心舒緩很重要,透過適當運動也能適度緩解便秘情形。
3. 氣血虛弱型—體弱多病
- 便秘症狀:臉色蒼白且容易疲倦。
- 改善方式: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斟酌加入蔥、薑、蒜
⠀⠀⠀⠀⠀⠀⠀⠀⠀⠀⠀
⠀
⠀⠀⠀⠀⠀⠀⠀⠀⠀⠀⠀
改善「大不出來」的日常習慣
便秘的主要症狀包括:排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硬或排便困難。解決便秘的首要步驟是了解便秘的原因和自身的體質。遠離便秘預防更勝於治療,王俊潔中醫師會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生活習慣開始做起,其中攝取好的油脂特別重要,現代人常吃水煮餐進行體重控制,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油脂攝取過少,反而會讓便秘情況更嚴重喔!
- 養成排便習慣:不要忍便意!每天固定時間如廁,培養規律的生理節奏
- 多攝取膳食纖維:蔬果、全穀類能幫助腸道蠕動
- 保持運動:適量運動能促進腸胃蠕動,如瑜珈、快走
- 喝足夠的水:一天至少1500-2000ml水,避免糞便變乾硬
- 減少壓力:良好情緒能影響腸道健康,避免長期焦慮
- 腹部按摩:將手掌心放於肚臍上,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也可幫助腸胃蠕動哦!
- 油脂攝取:適當的攝取優良的堅果、橄欖油、鮭魚,不但能幫助排便,也能維持肌膚光澤。
⠀⠀⠀⠀⠀⠀⠀⠀⠀⠀⠀⠀⠀⠀⠀⠀⠀⠀⠀⠀⠀⠀
便秘迷思破解—為什麼吃很多青菜還是便秘?
不同類型便秘,飲食注意事項也不同。便秘並非一味的補充大量蔬菜水果或高膳食纖維食物,因為水果多屬寒涼,有些體質偏寒或氣血虛弱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的狀況,所以就會出現有些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有改善。
記得搭配充足水分及適量油脂才示不二法門。一般來說喝水的建議量是把體重×30,如果體重60公斤, 每天建議飲水量就是30×60=1800c.c,喝水過程中「慢慢喝」、「分次喝」是重點,確保水份能真正的補充進身體裡。油脂的部分建議可以多多攝取好的油脂像是橄欖油、堅果、鮭魚等,補充適量的油脂除了可以幫助排便外,還可讓皮膚保持較好的光澤!
便秘迷思破解—益生菌、 酵素來改善便秘,但真的有用嗎?
現代人因為上班的原因需要久坐加上缺乏運動,飲食也較重口味,容易導致氣血不通、腸胃蠕動不佳,久而久之便秘的狀況就越來越嚴重。市面上有許多針對便秘的保健食品,可是這些產品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有些人剛開始吃有效,但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不彰,甚至加重劑量也是沒有改善。JJ醫師認為中醫在治療便秘方面,主要是調理體質來恢復腸道自身的蠕動,因此如果有便秘的困擾還是會建議諮詢專業的醫師來評斷個人的體質來做調整,才是根本解決方式。
⠀⠀⠀⠀⠀⠀⠀⠀⠀⠀⠀
「大不出來」其實與體質息息相關,中醫強調從根本調理,透過飲食、生活習慣調整,才能真正改善便祕問題。若便祕情況持續嚴重,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進行進一步調理。養好腸胃,才能讓身體更輕鬆!
*文章作者:本文由王俊潔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共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