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穴位置圖、穴道功效全解析!按對這裡有效幫助消水腫、促進排便、消虛胖!

天樞穴是人體調節腸胃機能、水分代謝與氣血運行的重要穴道,被譽為「大腸的開關」。無論是便祕、腹脹、食慾不振、腸道蠕動遲緩,甚至是濕氣堆積、水腫虛胖,只要按對天樞穴,就能幫助消化順暢、消除濕氣。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這個「腸道循環開關」!

 

天樞穴位置在哪裡?如何找到天樞穴正確位置?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側,橫向約2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屬對稱穴位,即為天樞穴。與「腸道蠕動、脾胃運化、水分代謝」密切相關。

 

天樞穴定位方式:

  • 方法一、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側,橫向約2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屬對稱穴位,即為天樞穴。
  • 方法二、站立或平躺時,在肚臍平行線向左或右橫量約2指幅距離,按壓有微酸脹感處,即為天樞穴。

歸屬經絡:
天樞穴屬於胃經,是大腸之募穴,與「腸道蠕動、脾胃運化、水分代謝」密切相關。因此,按摩天樞穴有助於調整消化功能、舒緩腹脹便祕、促進腸道、改善下腹部水腫與代謝緩慢。這也是為什麼天樞穴常被用於便祕、腹脹、水腫、虛胖、濕氣重等問題,對於現代人常見的「腸道卡卡、脹脹、排不乾淨、代謝慢」等狀況,具有有效輔助效果。

天樞穴取穴口訣:
肚臍兩側各兩指,按下酸脹天樞知。

 

按摩天樞穴有哪些功效呢?4大天樞穴功效一次看

1. 調理腸胃、改善便祕與腹瀉

  • 適用於壓力型或飲食不規律導致的腸胃問題
  • 調理腸道氣機、疏通腸胃濁氣
  • 對應症狀:便祕、腹脹、腸躁症、腹瀉交替型、消化不良等。

2. 去濕消腫、改善水腫體質

  • 搭配陰陵泉、足三里等穴,可促進身體水分代謝,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濕氣。
  • 對應症狀:濕氣重導致的臉部、腹部、水腫型虛胖

3. 調經止痛、調理月經不順

  • 配合關元穴可改善月經不調、經前症候群、痛經
  • 對應症狀:經前腹脹、經期便祕、水腫型不適。

4. 收腹塑形、改善代謝緩慢

  • 長期按壓可刺激腸道蠕動,有助消除腹部虛胖、促進排便、促進新陳代謝
  • 對應症狀:久坐、少動、腹部鬆弛、氣虛型體質族群。

 

天樞穴怎麼按?兩種天樞按摩手法一次看懂

基礎版按摩法(適合日常保養)

按摩方法:

  1. 坐正或躺平,讓腹部自然放鬆。

  2. 中指或食指指腹輕壓左右兩側的天樞穴(肚臍旁約2指幅處)。

  3. 配合深呼吸,按 5 秒 → 放 3 秒,重複 1~2 分鐘。

  4. 建議每日早晚各一次,或有便意不順、水腫感時加強。

適合族群:偶爾便祕、腹脹者、久坐不動、代謝偏慢、日常輕鬆調整腸道健康族群。

進階版按摩法(適合深層放鬆與強化效果)

按摩方法:

  1. 先熱敷腹部:用溫毛巾熱敷肚臍周圍約 3 分鐘,幫助放鬆腸道與氣血循環。

  2. 掌根或大拇指關節按壓天樞穴,由輕到重,搭配畫小圓揉動,感到微微酸脹為佳。

  3. 可搭配順時針方向的腹部環繞式按摩,加強整體腸道蠕動與水分代謝。

  4. 每日 1 次,每次約 3~5 分鐘,建議睡前或早晨排便前操作。

適合族群:經常便祕、排便不乾淨、腹部虛胖、水腫型體質、濕氣重、三餐不定、腸胃蠕動慢、想加強代謝循環、消除腹部脹氣族群。

 

按壓天樞的 3 大注意事項

  • 腹部術後或婦科病史者:天樞穴位於腹部,若近期有腹部手術史、婦科疾病、重大腸胃問題,不建議自行深壓,應先諮詢醫師或專業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 飯後與經期不適期避免強按:飯後按壓腹部穴位可能影響消化,建議至少間隔30~60分鐘再進行按摩。經期若有強烈腹痛或經血量大,建議暫停按壓,避免刺激腸胃與子宮區域。
  • 力道適中、不追求痛感:天樞穴屬於腸道與脾胃相關穴位,按摩時應以微酸、微脹、不刺痛為原則,避免用力過猛或過度揉壓,特別是過瘦體型或腹部敏感者,建議以溫和畫圈方式代替按壓。

 

每天花幾分鐘輕輕按摩,不只能幫助排便順暢、改善虛胖水腫,還能讓腸胃的氣機流動起來,讓身體從核心開始變輕盈。穴道保養不需要複雜儀式,重點是每天一點點的累積,讓好習慣成為體質的轉機。

 

最後提醒讀者,穴道按摩僅能作為養生輔助健康,並不能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治。如果有預到身體不適,請一定要以專業醫師建議為主。

*文章作者:由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臉、手、腳水腫代表什麼?5種常見水腫部位詳細解析+改善方法!

水腫如何看?教你輕鬆判斷水腫特徵及快速消水腫方法!

陰陵泉穴位置、穴道按摩全解析!改善消水腫、去濕氣、調脾胃,氣血順暢一按有感!

你是水腫不是胖!減肥前先確認這8個虛胖特徵,減重效率提升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