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再順暢都需要膳食纖維!蔡宜政中醫師破解五大膳食纖維迷思

多吃蔬菜水果就一定能補足膳食纖維嗎?其實,許多人對膳食纖維還是有不少誤解,結果不僅沒吃對、甚至因此被錯誤的健康觀念綁架!膳食纖維不只影響排便順暢度,更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但你真的吃對、吃足了嗎?蔡宜政中醫師發現臨床上有太多人因為誤信網路傳言或不了解細節,錯過了膳食纖維真正的好處,甚至讓一些小毛病找上門。今天就讓蔡宜政中醫師帶你破解五大膳食纖維常見迷思,用最簡單的方式,一次搞懂正確觀念,遠離日常飲食大陷阱!

 

五大膳食纖維常見迷思──蔡宜政中醫師來專業解析!

迷思一:有咬感的蔬菜梗、老菜就是膳食纖維多?

有咬感不一定代表膳食纖維多。真正對腸道有益的膳食纖維,通常是藏在植物細胞壁中、肉眼看不到的多醣分子。

有些含量超高的纖維食物,比如豆類、穀物類,就算打成泥都還是滿滿的膳食纖維換句話說,口感清脆也不一定是高纖,不要再被口感欺騙啦!

 

迷思二:膳食纖維只存在蔬菜水果中?

其實,不少人忽略了全穀類、豆類、堅果種子類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豆類食物是比較常被忽略的高纖食物,像是毛豆、無糖豆漿等,其實都富含膳食纖維。此外,像是全榖類的糙米、藜麥、燕麥、地瓜、堅果種子類:亞麻仁籽、奇亞籽、杏仁等也都富含膳食纖維。

肉、魚、蛋、奶,則不含膳食纖維,因為它們沒有細胞壁。 所以不一定要為了補充纖維質,拚命吃一些咬不動的菜。

 

迷思三:膳食纖維攝取越多越好?

這句話對某些人來說,其實是陷阱!

蔡醫師常遇到有些人一聽說要吃膳食纖維,就猛吃糙米、生菜沙拉,結果便祕更嚴重、肚子超脹。這像老菜梗、粗硬的葉菜纖維感十足,大多屬於非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相對不易吸收,對應中醫所說脾胃虛弱體質(容易脹氣、消化慢、吃不多、吃一點就飽)的人來說,反而是種負擔。

一下子吃太多粗糙、高纖的食物,反而讓腸胃塞車,便便照樣不順。

蔡醫師貼心提醒

  • 養腸關鍵不在多,而是吃得對、易吸收,讓腸道在可負荷的情況下慢慢改善。
  • 建議:一天攝取約20-30克膳食纖維就好,搭配熟食與溫熱飲食,讓腸胃慢慢適應,不硬塞才有幫助。

 

迷思四:只要吃夠膳食纖維,就一定排便順暢?

不完全是!不是只要吃很多膳食纖維,就一定排便順暢。

很多人每天都吃很多蔬菜,甚至吃益生菌,還是兩三天才上一次廁所。膳食纖維能幫助排便,是因為它會在腸道中吸水膨脹、增加體積、促進腸道蠕動
但如果水分攝取不足,纖維就像沒泡開的海綿一樣卡在腸道裡,反而會越吃越便秘。(一般建議成人每天攝取的水量為體重 × 30到35ml)
很多便祕患者,其實問題根本不在吃,而是:

  • 久坐不動,腸子跟著懶
  • 生活作息亂,腸道節奏亂
  • 飲食太清淡,缺少油脂,排便也不滑順
  • 壓力大、常憋便意,便意漸漸變鈍,排便就卡住

 

迷思五:沒有排便困擾,就不需要膳食纖維?

很多人會以為:我每天都有大便,不用擔心膳食纖維吧?這想法就像有呼吸=肺沒問題一樣太簡化身體運作了。

膳食纖維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幫助上廁所這麼單純,它更像是一組身體代謝潤滑劑,缺了它,身體運轉會卡卡的。

膳食纖維的功用,其實是全方位的保養:

  • 保持排便順暢、降低腸癌風險: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都能改善便秘,降低腸道負擔,長期來看也能幫助預防大腸癌。
  • 控糖控重:水溶性纖維能延緩胃排空與糖分吸收,不僅餐後血糖更穩,也能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對控制體重很有幫助。
  • 增強腸道好菌、提升免疫力: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腸道菌相越豐富多元,不只幫助消化、減少發炎,也與情緒穩定、免疫力息息相關。
  • 有益心血管健康:水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每天都有排便,但腸胃一樣處於代謝慢、濕氣重的狀態,這樣久了體重容易上升、精神變差。就算沒便祕,也要維持每天基本量的膳食纖維攝取,當作日常身體清道夫,讓整體代謝系統都運作得更順。

如果常常覺得自己「明明吃得很健康,卻還是腸胃卡卡、瘦不下來」,也許問題就出在膳食纖維吃錯方式啦!

 

*文章作者:由蔡宜政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編輯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一天該吃多少膳食纖維?蔣之筠中醫師分享每日建議攝取量與健康吃法!

「大不出來」怎麼辦?王俊潔中醫解析3大便祕體質,對症改善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