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總是提不起勁?中醫師分享破解秋乏的5大養生關鍵!

進入秋天後,許多人會出現整天提不起勁的狀況,明明沒做什麼,卻總覺得身體沉重、容易疲倦,甚至還伴隨頭暈、頭脹痛、食慾差、腹瀉或皮膚濕疹等問題,這些都是典型的秋乏症候群!中醫認為,立秋之後仍殘留著夏季的暑濕之氣,若這些濕氣未能完全排出,便會滯留體內、影響脾胃運化。脾虛濕重使人體代謝變慢、氣血不暢,再加上秋天氣候轉乾、燥熱耗氣傷陰,兩種力量交互作用,就會讓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倦、無力、昏沉欲睡,形成「秋乏」的典型現象。

 

秋乏是什麼?為什麼一入秋就容易疲倦?

秋乏是人體氣機轉換時的代償現象,經過整個夏天高溫與大量出汗,體內津液消耗、陽氣外洩,到了秋季氣候轉涼,陽氣開始內收,此時若身體調節不及,就容易出現倦怠、懶散、嗜睡的狀況。
簡單來說,秋乏是身體從夏天亢奮、外放狀態,轉向秋季收斂、內養階段的過程。若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或睡眠不規律,就更容易感到疲倦、精神不濟。

 

為什麼會秋乏?中醫師解析3大原因

  1. 陽氣收斂、代謝減緩
    • 秋季屬金,主收斂。人體陽氣開始回歸體內,代謝速度自然放慢,若仍維持夏天晚睡、吃冰、吹冷氣的習慣,身體陽氣更難調整,就容易出現乏力與倦怠感。
  2. 津液不足、氣血不暢
    • 長夏過後,出汗多、飲食不節制,容易造成氣血不足、津液耗損。當氣血運行不順時,大腦與肌肉獲得的養分不足,也就更容易疲勞、昏沉。
  3. 情志鬱結、肺氣不宣
    • 秋天屬收,情緒也容易跟著變得內斂。若長期壓力大、思慮過多,會使氣機鬱結、肺氣不宣,不只容易感到心悶氣短,也會讓人提不起勁、懶得動。

 

秋乏有哪些常見症狀

若常出現以下狀況,就可能是秋乏上身的警訊:

  • 白天容易疲倦、想打哈欠
  • 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 醒來仍覺得沒睡飽
  • 肢體沉重、手腳冰冷
  • 心情煩躁或無明原因地憂鬱

💡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多與脾虛氣弱、氣血不足有關,調理重點在於健脾益氣、養陰潤肺。

 

中醫師推薦!5大妙招告別秋乏、恢復元氣

一、按壓三個提神穴位:百會穴、足三里穴、內關穴

  • 百會穴(頭頂正中央):提神醒腦、安定精神。可搭配深呼吸,每次吸氣按壓、吐氣放鬆,幫助氣血上達頭部。
  • 足三里穴(膝下四指寬處):補中益氣、強健脾胃。適合飯後30分鐘輕按,幫助消化與減少食後倦怠。
  •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約2指處):調理心氣、緩解焦慮與胸悶。長期壓力大、胸悶心悸、焦慮者特別有幫助。

💡小技巧:每次按壓30秒、重複3~5次,每天早晚各一次。搭配熱毛巾敷於百會或足三里處5分鐘,能讓「提氣醒腦」的效果更明顯。

 

二、吃對食物,補氣又提神

秋季飲食宜清淡、溫潤為主,可多攝取健脾益氣的食材:

  • 山藥、蓮子、紅棗、枸杞、南瓜、糙米、銀耳 —— 幫助健脾、提升能量。
  • 黃耆、黨參、茯苓、薏仁 —— 補中益氣、祛濕去腫、穩定血糖。
  • 芝麻、桂圓、百合 —— 養陰潤肺、改善秋燥導致的疲倦與口乾。
  • 建議以溫食為主,如薑汁紅棗茶、山藥南瓜粥或蓮子百合湯。避免冰品、甜食與油炸,讓脾胃能運作順、代謝好。

 

三、保持規律作息,讓陽氣順勢收斂

秋天宜早睡早起、養陰斂氣。長時間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導致氣血失調、精神渙散。

作息建議:

  • 晚上11點前入睡,幫助肝膽經修復。
  • 早晨曬太陽10~15分鐘,刺激血液循環。
  • 睡前泡腳或熱敷足底,促進氣血流動,改善早晨倦怠。

💡小提醒:秋天是藏精蓄勢的時節,睡得好比吃補更重要,想要提神,不是靠咖啡,而是靠順氣入眠。

 

四、適度運動,讓氣血流動起來

秋乏最怕靜太久。久坐不動會讓氣血滯留於下半身,容易出現手腳冰冷、下肢水腫與疲倦感。

建議運動:

  • 快走:20~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
  • 瑜伽、伸展、太極:調整呼吸節奏、舒緩神經緊張。
  • 登階、彈力帶訓練:增強下肢肌力、預防虛弱性疲勞。

運動後可補充一杯紅棗桂圓茶黑豆薑湯,溫補氣血、安神養陰,讓身體回暖不倦怠。

 

五、潤肺養氣茶飲,改善疲倦與秋燥並行問題

秋季容易同時出現乏力+乾燥症狀,建議可飲用具養陰潤肺功效的茶飲:

  • 黃耆紅棗茶:補氣養血、提神抗疲勞
  • 百合麥冬茶:潤肺止咳、安神助眠
  •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緩解眼疲勞

每日1~2杯,避免過甜或過濃,適量飲用效果最佳。

 

中醫師小叮嚀

秋乏雖是季節性反應,但若長期精神不濟、嗜睡、頭暈、食慾差等症狀持續出現,可能與脾胃虛弱或氣血失衡有關。
建議可諮詢合格中醫師,透過望聞問切評估體質,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調理,讓身體順應節氣、養精蓄銳,迎接冬天不再疲倦。

 

*文章作者:由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

快速擺脫秋燥穴道按摩!列缺、魚際、合谷穴,跟著中醫師這樣按!

喉嚨乾、皮膚癢、嘴唇裂?中醫師教你5招對抗秋燥、潤肺又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