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該怎麼有效排濕?台灣冬季潮濕又陰冷,讓人不知不覺被「濕氣」纏身。濕氣過重,不僅會讓你感覺疲倦、身體沉重,還可能引發水腫、關節酸痛,甚至濕疹或婦科疾病等更嚴重的問題。本篇文章深入解析濕氣過重的原因,並由專業中醫提供4個簡單又有效的排濕方法,幫助你從飲食、作息到日常習慣全面改善體質,過個清爽又健康的冬天!
⠀⠀⠀⠀⠀⠀⠀⠀⠀⠀⠀⠀
⠀⠀⠀⠀⠀⠀⠀⠀⠀⠀⠀⠀
冬天身體濕氣過重症狀有哪些?
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身體濕氣過重的症狀會略有差異,冬天身體濕氣過重的常見症狀如下,如果自身有超過3項的症狀,就必須特別注意身體排濕問題。
- 身體沉重無力:容易累,身體總是覺得沉重且體力差,明明沒有做運動還是覺得體力透支。
- 身體四肢或臉水腫:早上起床發現臉容易水腫,或身體四肢出現腫脹狀況。
- 關節麻或酸痛:低溫的寒冬容易發現關節痠痛,或是有緊緊酸酸的感覺。
- 便祕、胃腸消化差:排便頻率低,大便乾硬且容易黏在馬桶上。或吃飽容易脹氣等腸胃問題不斷出現。
- 舌苔厚膩:舌苔偏白或偏黃,且舌苔過厚,並伴隨口臭等問題。
延伸閱讀:身體濕氣重症狀整理
⠀⠀⠀⠀⠀⠀⠀⠀⠀⠀⠀⠀
⠀⠀⠀⠀⠀⠀⠀⠀⠀⠀⠀⠀
冬季去除身體濕氣4大方法
身體排除濕氣的方法,不二法門就是強化新陳代謝,啟動體內代謝濕氣,並且從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就能逐步改善濕氣入體的情況,5個有效抵抗濕氣的方法分享給你。
- 善用除濕機保持居家乾燥:冬季陰雨連綿,濕度較高,室內環境濕度高就容易讓濕氣入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貼身衣物及睡覺時會直接碰到的枕頭及棉被,保持乾爽不受潮,也是抵抗濕氣的重點功課。
- 飲食習慣改善:飲食的宗旨是掌握健脾去濕的食材,常見如紅豆、薏仁、冬瓜、山藥,這些都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另外日常生活中可固定飲用暖身的養生茶,如含有洛神花、山楂等中藥的去濕茶,可以同步祛寒並啟動體內濕氣代謝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體內濕氣過高的人必須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魚片或冰飲料等,這些會加重濕氣滯留。
- 運動促進新陳代謝:運動流汗有助於身體濕氣排出,沒有出門的話也可透過的室內運動進行,如瑜伽、超慢跑等。運動後記得擦乾汗水,避免寒氣再次入侵。
- 泡腳:用40度的溫水泡腳,加幾片生薑或艾葉,有助於加速循環,幫助身體濕氣及寒氣去除。
⠀⠀⠀⠀⠀⠀⠀⠀⠀⠀⠀⠀
最後也提醒大家,若濕氣症狀嚴重對健康造成明顯影響,建議尋求中醫師的協助,以免衍伸相關病症。
⠀⠀⠀⠀⠀⠀⠀⠀⠀⠀⠀⠀
*文章作者:由翰方御品團隊編輯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