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常被誤以為只是幫助排便的營養素,但其實膳食纖維對皮膚的影響非常關鍵。很多人明明天天吃青菜水果,皮膚卻還是乾粗、長痘、暗沉無光,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不夠或不對!今天由林冠佑中醫師為大家整理,膳食纖維不足的3大膚況警訊,從皮膚讀懂身體訊號,並且教你從飲食改善養出健康光澤肌。
膳食纖維不足對皮膚有什麼影響──林冠佑中醫師解析3大膚況警訊
一、皮膚、頭皮反覆長痘、出油
- 膚況特徵:油脂旺盛、粉刺多、痘痘反覆發作,常便秘、脹氣。
- 背後原因:腸道代謝不順,濕熱內生、氣滯不通,廢物無法從腸道排出。
- 中醫建議:補充富含纖維又清熱的食物,如苦瓜、秋葵、綠豆,讓腸子動起來、痘痘少一點。
二、皮膚乾癢,常在夜間加重,影響睡眠
- 膚況特徵:乾癢脫皮,或濕疹反覆,常合併大便不順、黏膩難排。
- 背後原因:膳食纖維不足 → 腸道代謝廢物堆積 → 體內濕熱循經外發 → 皮膚敏感癢不停。
- 中醫建議:多吃白木耳、薏仁、小黃瓜這類潤腸利濕的高纖蔬果,幫身體排一排,皮膚也會慢慢穩定下來。
三、皮膚乾燥沒光澤、容易脫屑裂口
- 膚況特徵:乾燥、暗沉、手腳容易乾裂,常合併大便乾硬。
- 背後原因:腸道缺乏纖維潤滑,大便乾硬,皮膚乾燥、脱屑。
- 中醫建議:吃點養陰又含纖維的食物,如白木耳、芝麻、小米粥、秋葵,皮膚也變得水嫩。
–
膳食纖維怎麼吃對皮膚最好?林冠佑中醫師建議這三類人必補
一、濕熱型:大便總是黏黏的,皮膚也不穩定
- 症狀:每天排便都排不乾淨,很黏不暢、容易口苦口臭、腹脹,加上皮膚反覆癢、長濕疹,甚至偶爾冒痘痘。
- 中醫解析:這類人通常屬於濕熱體質,腸道像一條排水管卡了油污一樣,沒辦法順暢排出體內濕熱。
- 推薦食材:建議可以多吃綠豆、秋葵、黑木耳、白蘿蔔這類高纖的食材,幫腸道清乾淨,皮膚才會更穩定、不發炎。
二、氣滯痰濕型:壓力一大就脹氣、爆痘
- 症狀:這類人不一定吃很多,常見明明吃得不多,但就是瘦不下來,常常脹氣、壓力大時容易便秘、臉也不斷長痘。
- 中醫解析:這種情況通常是氣機不暢,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會讓代謝越來越慢,身體像堵住的水管,排不出來也瘦不下來。
- 推薦食材:建議可以多吃芹菜、綠花椰、毛豆、燕麥等食材,幫助腸胃蠕動,也讓氣機動起來,身體會更輕盈、有精神。
三、陰虛型:大便乾乾的,皮膚也乾癢脫皮
- 症狀:皮膚總是乾癢、脫屑,特別換季或熬夜後更明顯,同時也常常便秘、大便很乾硬、每次都蹲很久。
- 中醫解析:這種狀況常見於陰虛內熱型體質,腸道缺乏滋潤,皮膚也跟著乾巴巴。這時候如果又吃太多油炸、辛辣,身體會更熱、更乾癢,且排便困難。
- 推薦食材:建議可以多吃點白木耳、蓮子、梨子、芝麻,柔潤腸道的同時,也讓皮膚喝到滋養的水分。
–
就算每天有吃青菜水果,也不能忽視膳食纖維的質與量。補對膳食纖維、吃得剛好,才能真正幫助腸道代謝順暢、讓皮膚穩定有光澤。
不妨從今天開始重新認識膳食纖維,調整日常飲食結構,讓腸道與肌膚的健康,一起走上正循環。
*文章作者:由林冠佑中醫師及翰方御品團隊編輯共同撰寫
你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