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長時間使用滑鼠、手機或鍵盤後,常出現手腕痠麻、手臂緊繃甚至手指麻木的狀況,這就是俗稱的「滑鼠手」。中醫認為,這與氣血運行受阻、筋脈不暢、長期過勞有關。想改善滑鼠手的不適,除了放鬆手部肌群、調整姿勢與避免長時間重複操作外,也能透過中醫穴道按摩幫助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放鬆肌腱。以下介紹三個中醫師推薦的改善滑鼠手關鍵穴位:陽池穴、曲池穴、內關穴,幫助舒緩手麻手痛、提升氣血流暢,讓手部重新恢復靈活力。
許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現手腳冰冷的狀況,即使穿上厚襪也覺得從腳底冷到心口。中醫認為,這與氣血運行不暢、陽氣不足有關,導致氣血無法溫養四肢。想改善手腳冰冷,除了注意保暖、避免久坐外,也可以透過以下 3 個中醫師推薦的暖身重要穴道:命門穴、勞宮穴、復溜穴,幫助改善冬季手腳冰冷、氣血循環差的狀況,讓身體由內而外暖起來。從「溫腎固陽」、「活血暖手」、「鎖住熱能」三個方向著手,幫助腳底回暖、提升代謝,一起來學習如何按摩吧!
季節交替、氣候乾燥或作息不規律時,有些人會有半夜突然流鼻血、或是早上醒來鼻子乾熱的困擾。中醫認為這類反覆流鼻血的狀況,多與肺熱上炎、氣血失調或陰虛火旺有關,容易出現鼻乾、鼻出血等現象。想要緩解這種情況,除了調理生活作息外,也可以透過中醫穴道按摩幫助清熱降火、調暢氣血。以下介紹中醫師推薦3個穴位:少商穴、迎香穴、上星穴,搭配按摩能從鼻竅、肺氣、頭面循環三方面著手,幫助改善鼻血反覆與頭面熱脹不適。
每到秋天,氣溫逐漸轉涼,許多人容易出現疲倦、昏沉、提不起勁的「秋乏」現象。中醫認為這與氣血虧虛、陰陽失調、陽氣收斂有關。秋季是調養脾胃、補益氣血的重要時節,除了飲食調理與充足睡眠,透過穴道按摩,也能幫助激發元氣、提升代謝、緩解疲勞。以下3個穴位,是中醫師推薦在秋季最適合按摩的三大提神保健穴位:足三里穴、百會穴、內關穴。每天花幾分鐘按壓,就能幫助改善秋乏、恢復精神、養足元氣!
每到秋天,氣溫逐漸轉涼、變乾燥,會開始出現喉嚨癢、嘴唇乾裂、皮膚緊繃等症狀。中醫稱這種現象為秋燥。秋燥屬於燥邪傷肺,當肺氣與津液不足,就會導致皮膚缺水、喉嚨乾、乾咳少痰、甚至便祕。中醫強調秋宜養陰潤燥,除了多補水分與潤燥食物外,透過穴道按摩也能幫助潤肺生津、緩解乾燥不適。以下3個穴位:列缺穴、魚際穴、合谷穴。是中醫師推薦在秋季最適合按摩的潤肺養陰保健穴位。
百會穴是人體調節氣血運行與中樞神經功能的重要穴道,被譽為「諸陽之會、提氣之要」。不論是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不佳,甚至是氣虛下陷、精神疲倦,只要按對百會穴,就能幫助提振陽氣、安定心神,讓氣血循環更順暢、思緒更清明。今天就帶大家深入了解這個位於頭頂的「全身氣血開關」!
吃完飯肚子總是脹得像氣球?又有腸胃悶脹的情況嗎?這些常見的脹氣不適,若能適時按摩對應穴道,能助於行氣消脹。今天….
坐車、搭船或飛機時,才剛開始移動就覺得噁心想吐、頭暈目眩嗎?這些症狀常與脾胃失和、氣機逆亂有關。若能適時按壓對應穴道,就能有效舒緩頭暈想吐的不適感。今天中醫師推薦3個有助緩解暈吐穴道:公孫穴、內關穴、間使穴,簡單按壓這三個穴位,有助於降逆止嘔、安定心神、改善暈吐不適。
女性生理期間,總會有被悶脹感、下腹痛、腰痠、情緒波動搞得心情煩躁,中醫認為這些很可能就是體內運行不順、子宮失於溫養所導致的經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若能從調氣血、補腎暖宮著手,就有機會減少每月反覆的痛經困擾。今天中醫師推薦3個緩解經痛穴道:三陰交穴、地機穴、關元穴。只要日常持續按壓三穴位,有助於溫經止痛、調理氣血,有效改善經期不適。











